欢迎访问定西政法网,今天是 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报道

王磊:水乡邻里的“平安石”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马静 发布时间:2025/11/24 9:46:21
字号:A A    颜色: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肖湘风

“王磊哥哥,这是我第一次写信,字不好但都是心里话……”

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奉化区分局西坞派出所副所长王磊的手指在这几行稚嫩的字迹上轻轻停留。

阳光透过窗棂,照亮了信纸上真诚的字句。他想起了2024年3月那个寒风刺骨的午后,6米高的大桥上有一个悬坐在桥墩边缘的孤单身影。

“孩子,风大,容易着凉。”那天,王磊接到报警赶到现场时,17岁的小宇(化名)正坐在桥墩管道上,双腿悬空,脚下是裹着残冰的湍急河水。王磊制止了其他人上前,独自缓慢接近,在3米外停下。

没有训斥,没有说教,他只是用平常的语气说:“我叫王磊,心里闷的话,就跟我说说。”小宇没有回头,但紧绷的肩膀微微松动。王磊不急不躁,从河水温度说到自己读书时也曾有想不开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当小宇终于低下头悄悄抹泪的瞬间,王磊屏住呼吸疾步上前,双臂紧紧抱住小宇的腰,奋力将他从死亡边缘拽回。

落地后,小宇失声痛哭,王磊一直轻拍着他的背:“没事了,有哥在。”

救助并未止步于此。王磊添加了小宇的微信,在备注里特意标上一颗红星——那是他“需要重点守护”的记号。此后,无论加班到多晚,只要手机弹出小宇的消息,王磊总会第一时间回复。从日常琐事到人生困惑,这个年轻的警察成了少年最信赖的倾诉对象。

然而,一段时间后,小宇的微信突然沉寂了。王磊发去的问候如石沉大海,他不禁惦念:“这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

原来,小宇正在悄悄开启新的人生。18岁生日那天,他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并在一家小餐馆找到了工作,幸运地遇到了待他亲如家人的老板夫妇。这对夫妻不仅在工作中手把手教他,生活上也对他关怀备至,听他讲述过往经历时,只是轻轻安慰道:“在奉化别怕,还有我们呢。”小宇唤他们“师父”“师娘”。

半年后,小宇萌生外出闯荡的念头,师父师娘没有阻拦,只是叮嘱:“遇到困难,就回来。”初入社会,工作的重压让他喘不过气,他想起师父的话,主动倾诉求助。于是师父又请同村好友带他做酒水配送工作。“靠力气吃饭,踏实!”师父的鼓励和陪伴,让小宇在辛苦劳作中逐渐褪去心中的阴霾,变得开朗坚韧。

日子渐渐好起来,小宇越发想念那个曾经救他、开导他的“警察哥哥”。因为换了手机号,原来的联系方式出了问题,他选择用最传统也最真挚的方式——铺开信纸,一字一句写下心里话,于是就有了开头那封感动王磊的信。

王磊立即按信上留下的号码拨去电话。“王磊哥哥!”电话那头的声音激动又朝气,“我现在在奉化送酒水……我能自己挣钱了,终于能在奉化好好生活了!”听着小宇的分享,王磊心头暖流涌动。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不仅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更陪伴这个少年迎来了新生。

从警11年来,王磊始终坚守在基层一线。

2016年除夕夜,面对持刀劫持人质的醉汉,他沉着应对,甚至提出“换我当人质”,最终与战友合力安全解救人质。

2024年,他成功处置一起因纠纷扬言点燃煤气瓶的突发危机,保护了群众安全。

在日常工作中,王磊关注的不只是治安防控,更是人心温暖。除了小宇,他的微信里还有6个“特殊好友”,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从绝望到希望的故事。

在面对辖区治理难题时,王磊也将这种“既治标更治本”的理念贯彻其中。西坞水网密布,野泳溺水事件时有发生,单纯劝阻效果有限。王磊深入调研,听取群众心声,推动将危险水域改造为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亲水公园,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针对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融合难题,他牵头搭建“坞里益家”平台,组织义务巡逻队,推出“乡音调解”模式,让新老居民和谐共处。

“救一个人容易,帮他们把日子过好,才是真正尽到警察的本分。”这是王磊常说的话。

三石成“磊”,他正如水乡邻里的一块“平安石”,有守护的硬度,有包容的温度,也有破题的锐度。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岗位上,王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下的安宁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