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永明
7月的江南,暑气与湿气交织,却挡不住公证服务下沉基层的脚步。7月11日清晨,无锡市梁溪公证处的公证员周纯与戈玲踏着雨丝,带着沉甸甸的设备包来到太湖之滨的雪浪街道壬港社区——这里是她们此次“公证下乡”的目的地。
社区服务中心的走廊里,几位银发老人家早已端坐等候。看到公证员的身影,村民们陆续围拢过来,每个人心里都揣着各自的疑问,眼神里满是迫切想得到答案的期盼。
“我想做遗产继承,要怎么做公证呢?”“我的孩子都在国外,想问问继承的问题。”……周纯和戈玲一边麻利地架设临时办公点,一边耐心回应着村民的咨询。
不到10分钟,一个简单的公证便民服务点就“开门服务”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整齐排列,网线和备用墨盒细心收纳,桌子上摆放着《简明办事指南》等宣传折页。“村里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图文并茂的手册他们看得明白。”戈玲边分发材料边说。
壬港社区作为一个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村庄,农村股权继承、遗产继承、合同协议、劳动保障等成了公证服务的重点关注区域。“对于现场办理公证业务的居民,我们会及时梳理材料清单,进行一次性告知,并主动调查核实,这样就能将出证时间缩短2至3倍。”周纯坦言,下乡服务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加倍的耐心。
“过去觉得公证离咱农民很远,现在公证员到家门口了,才知道这白纸黑字的公证书能帮咱解决大问题。”刚办完股权继承公证的村民李老伯拿着回执单,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今年,梁溪公证处已深入7个涉农社区,办理股权继承公证100余件,开展法律宣讲12场。每一次下乡,都是一次法治理念的传播;每一份公证书,都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暮色渐浓时,周纯和戈玲收拾好设备,踩着晚霞返程。车窗外,太湖波光粼粼,正如法治建设的长河,每一滴汇入其中的服务汗水,都在滋养着基层治理的土壤。“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再累也值得。”周纯的话道出了无数基层法律服务者的心声。
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公证服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法治基因植入乡土,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村落。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