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依托综治中心和一站式信息平台,整合优化资源、积极探索创新,构建“排查+调解+回访”的闭环式解纷工作机制,让“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推动全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乡村、法治乡村。
织密“排查网”,全流域管控解“纠纷”。“很多矛盾刚冒头时只是‘一句话的事’,及时介入干预就能避免升级成‘大麻烦’。”镇综治中心主任赵领兵说。马营镇把矛盾排查作为维护稳定的基础性、前沿性工作,坚持预防先行、主动排雷,构建“三级联动”排查体系。网格滚动“日常查”。全镇划分36个网格,网格员每日入户走访,重点关注邻里关系、土地流转、婚姻家庭等易激化领域,第一时间捕捉矛盾“火星”。部门联动“专项查”。针对春耕秋收、征地拆迁等关键时段,由镇综治中心牵头,联合镇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执法队开展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和婚恋家庭矛盾等专项行动排查2次,排查矛盾纠纷146起。诉求互动“及时查”。开通“线上+线下”诉求通道,村民通过信访接待室、村头“意见箱”随时反映问题,镇综治中心及时接访第一时间推送办理,让矛盾隐患无处遁形。
活用“调解术”,情理法融合化“心结”。在马营镇调解室,一场特殊的调解正在进行——起因是为100元的债务引起年轻人殴打老人致伤,调解员邀请村中有威望的“乡贤”,一边用“乡土乡情”阐释着生活大道理,一边用“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开展思想教育,最终年轻人认识错误,愿意赔偿,两人握手和解。调解结束后,老人意味深长的说:“还是你们会做工作,让我心里暖乎乎的。”面对复杂多样的矛盾,马营镇打造了一支“多元化”调解队伍,发动各方力量,运用各项措施,做到源头防范治理、精准拆弹化险。“土专家”解“乡土结”。吸纳村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成立“和事佬”调解队,利用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用方言俗语讲清“大道理”。“法律明白人”破“法理结”。邀请律师、司法助理员定期驻点,针对土地确权、合同纠纷等“硬骨头”,提供专业法律意见,让调解结果既合情又合法。“心理疏导员”化“情感结”。针对家庭矛盾、邻里积怨等“心病”,引入心理咨询师介入,通过情绪疏导、亲情修复等方式,从根源上消除对立情绪,有效防止了“民转刑”“刑转命”的发生。
闭环“回头看”,研判督案结事“心暖”。“王大哥,上次您反映的通村道路水渠堵塞问题,修好了吗?现在还有没有隐患呢?”调解结束后,调解员梁晓娟贴心回访当事人,确认问题彻底解决。马营镇健全落实“一事一访”跟踪回访制度,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闭环式管理。对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采取逐一回访记录的方式,通过电话随访、入户走访,收集当事人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了解群众对调处结果的满意度。政法委员每月主持召开风险研判会议,综治中心每日梳理矛盾纠纷化解情况,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督促解决超期办理、表面化解等问题,并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通报,确保事了人和。
从邻里间的“三尺巷”纠纷到家庭中的“琐碎事”,马营镇的调解故事里,藏着基层治理的大智慧。当前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加入调解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多的矛盾在“拉家常”中悄然化解,一幅“家家有笑脸、处处见和谐”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群众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马营镇党委书记董宏成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让“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筑牢平安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