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法制报
责任编辑:马 静
发布时间:2015/12/15 17:09:00
锐意创新促发展“调援结合”显成效
——定西市安定区司法局司法调解工作纪实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立足矛盾纠纷易发的领域,主动作为、锐意创新,大力推行“调解优先,调成则调,调不成则援”的非诉讼案件“调援对接”工作机制,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赢得了社会公众的认可和赞许。
化解矛盾编织司法网络
注重对各类纠纷和诉求的先行调解,分别设立了交通事故纠纷、医患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和涉法涉诉信访纠纷等5个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息诉罢访消除基层矛盾奠定了基础。先后投入30多万元不断健全辖区内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形成了以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以3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辐射的法律援助工作机构网络,实现了“一个口子进来,相关部门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实现优质法律服务和应援尽援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程序诉前调解给力
在法律援助过程中,该区司法局全方位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完善“诉前调解”“主动调解”“诉后调解”工作的无缝衔接,让棘手小事有了工作抓手。“诉前调解”成为部分诉讼法律援助案的前置必经程序。
其二,对部分符合诉讼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人,涉及的纠纷展开“主动调解”。既减少了诉讼又促使当事人冰释前嫌,便捷高效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其三,诉讼法律援助结束后,“后期调解”主要是诉讼法律援助案件经过法院判决(仲裁庭裁决)生效后的执行问题。如类似赡养纠纷、工伤纠纷等具有长期给付内容的援助案件,法院判决(仲裁裁决)胜诉并不代表一劳永逸,相反一定要继续跟踪服务以确保其权益如期实现,这期间需要做一系列“后期调解”工作。“后期调解”实践证明:法律援助工作在人民调解的参与下得到了升华,使弱势群体增添了一道保护屏障,有效体现了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终身服务的理念。
调解援助机制显成效
建全并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创新作风建设,“调援”模式成效显著。该区司法局牢固树立“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温馨问候、一流业务办理、一个满意答复、一声再见相送”的“五个一”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受理法律援助申请后,实施“前、快、省、专、明”的“五字工作法” ,让各类纠纷能找到不同的处理途径。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345起,调解成功4345件(其中调援结合案件658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司法确认97件,排查矛盾纠纷4767起;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787件(其中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357件),超额完成了政府为民“10件事”对法律援助确定的任务,为1167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186余万元(其中为农民工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84件,挽回经济损失214.6万元)。(李杨)